供需关系:钢材价格波动的核心因素
钢材价格的波动首先受到供需关系的影响,近年来,我国钢铁行业经历了产能调整、环保限产等多重政策调控,导致市场供应端出现阶段性收紧。
供应端:产能调整与环保限产
- 去产能政策:自2016年起,我国持续推进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淘汰落后产能,使得钢铁行业集中度提高,部分中小钢厂退出市场,供应减少。
- 环保限产:在“双碳”目标下,各地政府加强对钢铁企业的环保监管,特别是在京津冀、长三角等地区,冬季限产政策导致钢厂开工率下降,短期内供应减少,推高钢材价格。
需求端:基建与房地产影响
- 基建投资拉动需求:2023年以来,国家加大基建投资力度,铁路、公路、水利等重大工程开工,带动钢材需求增长。
- 房地产市场低迷:尽管基建需求旺盛,但房地产行业仍处于调整期,新开工面积下降,导致建筑钢材需求疲软,部分抵消了基建带来的增长。
供需矛盾使得钢材价格在不同地区、不同品种之间呈现分化趋势,螺纹钢(主要用于建筑)价格受房地产影响较大,而热轧卷板(用于制造业)则因汽车、家电等行业需求相对稳定。
原材料成本:铁矿石与焦炭价格的影响
钢材的生产成本主要取决于铁矿石和焦炭价格,而这两者的价格波动直接影响钢材现货价格。
铁矿石价格波动
- 我国铁矿石高度依赖进口(主要来自澳大利亚、巴西),国际矿价受全球供需、海运成本及地缘政治影响较大。
- 2023年,受全球通胀及部分矿山供应减少影响,铁矿石价格一度上涨,推高钢厂生产成本,进而传导至钢材现货市场。
焦炭价格受煤炭政策影响
- 焦炭是炼钢的重要原料,其价格与国内煤炭政策密切相关,2023年,煤炭保供稳价政策使得焦炭价格相对稳定,但仍存在阶段性上涨,影响钢材成本。
政策调控:稳市场与促转型并重
政府政策对钢材市场的影响不可忽视,主要包括:
- 价格监管: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多次强调要打击囤积居奇、哄抬价格行为,确保市场稳定。
- 出口政策调整:2023年,我国取消部分钢材出口退税,抑制低价出口,优先保障国内供应,影响国际钢材贸易格局。
- 碳减排政策:钢铁行业是碳排放重点行业,未来碳交易、绿色钢铁等政策可能进一步影响生产成本。
国际市场:全球通胀与贸易摩擦
国际钢材市场的变化也影响国内价格:
- 全球通胀:2023年,欧美国家通胀高企,钢材进口需求旺盛,推高国际钢价,间接影响我国出口及国内市场。
- 贸易摩擦:部分国家对我国钢材征收反倾销税,影响出口,导致部分钢厂转向内销,增加国内市场供应压力。
未来走势:震荡调整为主
综合来看,未来钢材价格仍将受多重因素影响:
- 短期:受季节性需求(如“金九银十”建筑旺季)及政策调控影响,价格可能阶段性上涨或回落。
- 中长期:随着“双碳”目标推进,绿色低碳钢铁生产可能增加成本,但高端钢材需求(如新能源汽车用钢)有望增长,支撑价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