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确需求,避免跟风

  1. 评估自身风险

    • 健康险(医疗/重疾):适合家庭责任重、负债高的人群。
    • 寿险:家庭经济支柱必备,覆盖房贷、子女教育等责任。
    • 意外险:性价比高,适合所有人。
    • 理财险(年金/增额寿):优先保障型保险配齐后再考虑。

    买保险要注意什么

    预算合理

    建议总保费不超过年收入10%,避免影响生活质量。


    产品选择核心要点

    1. 健康告知:必须如实!

      • 隐瞒病史可能导致拒赔,投保前整理好体检报告、就医记录。
      • 不确定的疾病可咨询专业顾问,避免“自我诊断”。

      条款细节比公司品牌更重要

      • 重疾险:关注高发疾病(如癌症、心脑血管)定义是否宽松,是否包含多次赔付。
      • 医疗险:续保条件(保证续保20年的产品更稳妥)、免赔额、外购药报销。
      • 意外险:避开只保“全残”不保“伤残”的产品,注意免责条款(如高风险运动)。

      保额充足

      • 重疾险:建议覆盖3-5年收入(至少30万起)。
      • 定期寿险:覆盖负债+家庭未来10年支出。
      • 医疗险:百万医疗险通常够用,高端需求选特需部/国际部产品。


      避坑指南

      1. 警惕销售误导

        • “返还型保险更划算”:实际收益可能低于银行存款,优先选消费型。
        • “什么都保”的捆绑险:可能性价比低,分开购买更灵活。
        • “停售促销”:保险非消费品,需理性判断需求。

        避免常见漏洞

        • 等待期出险不赔(通常医疗险30天、重疾险90-180天)。
        • 医保卡外借可能影响核保,切勿代他人刷药。
        • 受益人指定为“法定”可能引发纠纷,建议明确填写家人姓名。


        投保后注意事项

        1. 保单管理

          • 保存电子合同,关键页(保障责任、免责条款)截图存档。
          • 告知家人保单存在,避免遗忘(可用Excel表格整理)。

          定期检视

          • 每2-3年或家庭结构变化(生子、购房)时调整保障。
          • 医疗险续保时注意产品是否停售或涨价。


          其他建议

          • 渠道选择:互联网产品性价比高,但复杂需求(如非标体)建议找经纪人。
          • 犹豫期:投保后10-20天内可无损失退保,充分利用这段时间研读条款。
          • 理赔:出险后第一时间联系保险公司,保留病历、发票等原件。